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统战百科

【石榴花开】以“三项工程”为笔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记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延边州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1日 16:05 文章来源:吉林统战 点击数:

长白山下,图们江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的基因早已融入教育血脉。近年来,延边州教育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铸魂育人、文化浸润、互嵌交融”三项工程为抓手,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深埋青少年心灵,交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答卷”。

铸魂育人:思想根基“扎得深”

教育是铸魂之本。延边州教育局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党建考核、教师培训必修课,通过“延边教育大讲堂”“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专题学习教育,覆盖教师5万余人次,让共同体理念先入脑、再入行。一位参与培训的朝鲜族教师坦言,通过培训让思想的“根”扎深了,教育的“魂”更稳了。

针对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当地联合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深挖延边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脉络,整理出1576堂课程覆盖各学段。

B71F

为推动工作走深走实,州教育局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落实方案》等系列文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过精品课、优秀教学案例、特色画廊、最美“石榴红”宣讲员等“六个一批”提升行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文件落地为课堂实践。

文化浸润:精神家园“建得暖”

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延边州教育局以“五有校园”为标准,命名120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校,推动296所中小学全部达标。2024年,延边州承办吉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先行校建设成果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D7EA

特色文化矩阵更显生动。秉持“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理念,2万余件文化元素点缀校园,300余个文化长廊、校园景观和100余个文化品牌让文化浸润从“统一要求”变为“个性表达”。

实践育人更让文化“活”在当下。连续18年举办“书香伴我成长”读书征文,连续7年开展亲子阅读活动;50余所传统文化基地校的“经典诵读”“传统礼仪课”,让《论语》的“和为贵”、端午的“团圆意”浸润心田。依托本地优质资源,打造“重走抗联路”“透过文物触摸历史”等40余个研学课程。

互嵌交融:校园生活“融得亲”

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日常的“共居、共学、共乐”。延边州教育局从细节破题:遵循“不分民族、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原民族学校新生单一民族生源比例降至50%以下,中小学100%混合编班;创新“集团化办学+教师进修院校定点指导”模式,组建40个义务教育集团、7个高中教育集团,让优质资源全州流动。

E48E

语言相通是交融的桥梁。坚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补充915名教师,组织1176人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举办超1.8万人次语言培训,协调长春、吉林等地261名支教教师支援。

情感交融更在“行走的课堂”中升温。常态化开展读一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好书等“九个一”活动,每年超15万人次参与“中华情·边疆行”“家乡民俗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同过一个节,同吃一桌饭”中真切体会“团结是互相陪伴的温暖”。

C6E8

从思想铸魂到文化润心,从空间互嵌到情感交融,延边州教育局用“三项工程”串起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珍珠链”,也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团结扣”。

面向未来,延边州教育局将持续完善先行校动态管理机制,深化“铸牢”教育课程体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青少年成长的每一步,书写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边疆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