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莒县沂蒙画派研究院,小学生们学习沂蒙画派绘画技巧。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沂蒙革命老区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学生们走进沂蒙画派研究院,学习绘画知识,欣赏绘画作品,聆听画作背后的沂蒙故事,感受沂蒙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新华社发(兰红光摄)
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基于爱国主义实践所形成的表征价值立场和理论观点的语言符号。加快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践行理论自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反映话语体系生成规律、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现实需要。要构建继承优良传统、反映时代特征,能够吸引人、说服人、引领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在“深”上花功夫。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加强研究阐释,使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立足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立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生成具有原创性和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
▲参观者走进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在“新”上下力气。话语体系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文化传统的综合表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下,社会公众乐于以流行话语来表达爱国情感,青少年更钟情于弹幕、缩写词、表情包、短视频等新兴话语模式。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度更新话语词库,形成一批听得懂、能接受、易传播的靓词、金句、名段,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大力开发并积极推介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短视频等,构建起亲和力、时代感、鲜活性、大众化相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
在“微”上做文章。爱国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个人发展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息息相关。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有着眼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宏大叙事,也要把叙事视角下沉,展现个体在时代发展中的作为,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知名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既强调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又强调实践养成、融入日常、注重实效,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四川省凉山州彝海结盟纪念馆一楼展厅一角。
在“传”上求突破。话语体系的确立,与传播手段、策略及效果密切相关。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内容建设,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各级各类媒体聚焦爱国主义主题,创新方法手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制定多元分层的精准传播策略,生动讲好爱国故事、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重庆市教委重点项目“爱国主义教育的历程、经验、启示研究”(21SKSZ01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