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朴红梅——傲雪红梅分外香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31日 09:56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朴红梅,1969年2月生,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吉林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吉林省肺康复联盟副主席,延边州政协委员。

2022年3月,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席卷重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举全院之力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朴红梅带领大家,更是以“新冠当前,舍我其谁”的勇气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从2020年1月至今,近三年旷日持久的战“疫”中,朴红梅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医疗团队站在时代前沿,始终坚持把维护患者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力求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无论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还是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组织体系,在肺间质性疾病、慢阻肺(COPD)、哮喘、肺癌、感染、危重症、肺血管病、睡眠障碍监测、介入呼吸病学九个专业组取得快速均衡发展,出现了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喜人局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迎来了“双喜临门”的丰收时刻:不仅荣获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称号,而且顺利通过国家级PCCM评审,成为“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

循着朴红梅的奋斗足迹,触摸团队发展脉搏,你就会真切地了解她“巾帼不让须眉”自强不息的魅力风采,感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品格。

医路漫漫三十载 治病救人使命担

朴红梅自幼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品学兼优。1987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她如饥似渴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白求恩精神一直激励着、感召着她立志成为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1992年朴红梅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分配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呼吸内科。她不负韶华,追逐梦想,一路奔跑,1998年获内科学硕士学位;而立之年通过国家卫生部考试,获得赴日本岩手医科大学公派留学机会,并拿到“世川奖学金”,2005年攻下医学博士学位。

30年来,朴红梅一直躬耕在医疗第一线,以治病救人为根本,以仁爱精神为准则,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拼搏进取、不懈奋斗,担负起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神圣职责。她受医院派遣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日本横滨医科大学市立医院进修学习,使她眼界更加开阔,能力不断提升,对呼吸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及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肺癌的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研究方面造诣不断提高,更加擅长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肺癌的诊断治疗。

朴红梅对记者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特点是常见病多、危重症多,很多疾病都与肺部呼吸密切相关,且病情瞬息万变,因此呼吸科医生参加抢救多、会诊多,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遇到疑难杂症时目光敏锐、得心应手,让濒临死亡的患者起死回生”。

多年来,“把事业当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的理念,深深根植于朴红梅内心深处。她培养的研究生朴玉华大夫告诉记者:“朴主任一切为了患者着想,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态度,让患者恢复健康、畅快呼吸。无论寒冬酷暑,还是夜半时分,只要遇到重大抢救她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全身心投入,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她善于与患者沟通,重视心理疏导,常常告诫学生,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搀扶的动作本身对患者就是一味良药。她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朴红梅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这三年来,因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阻隔了疑难杂症病人前往上级医院就诊的脚步。她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反复琢磨、协调沟通、大胆创新,利用网络平台,开启了“外聘北京专家、线上线下联手”模式,并从2021年5月付诸实施。他们与北京知名医院呼吸内科建立了密切联系,每周一次邀请权威专家进行视频连线、远程会诊,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不仅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方便了患者的就诊。目前已有一百多名患者受益。受益者之一周女士自述:“我今年62岁,患有过敏性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每年春秋两季咳嗽加重,必定要住院治疗,去年肺部又发现阴影,看过很多医生都没有确诊。朴主任为我进行了详细检查,还与北京协和医院专家联系,在网上分析病情,排除了肿瘤。我惊奇地发现朴主任医术高超,与北京专家的诊断是一致的,这给我吃了‘定心丸’。按照朴主任为我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病情控制得很好,去年秋季第一次没有住院,平稳过冬。”为患者排忧解难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正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医海无涯苦做舟 科研探索勇攀登

二十多年来,朴红梅在呼吸内科临床医学的科研领域中,凭着一股“闯劲儿”“韧劲儿”“拼劲儿”,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引进国外的研究模式和技术,在“支气管哮喘及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共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10余篇SCI论文、2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承担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对比研究》(第一负责人)于2013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技术的研究》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此外《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重组蛋白对过敏性肺病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应用》,2019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朴红梅于2013年荣获“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称号,2014年荣获“吉林省第13批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7年荣获“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称号(第二层次)。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朴红梅除了每天承担繁重的临床诊疗及科室管理工作外,还承担内科学呼吸内科专业课程讲授任务。她每天门诊、病房、教室……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为了探索无穷的医学奥秘,朴红梅博览群书、笔耕不辍,“板凳坐得十年冷,只争朝夕莫蹉跎”。她回忆说:“我第二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白天出门诊,要看100多名患者,只能晚上回家看文献、写论证材料;多少年了,都没有好好过春节,今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只能利用春节休息时间熬夜干,这些年亏欠家人太多了。当年出国留学时,女儿7岁刚上小学,丈夫工作也特别忙,只靠年迈的姥姥帮助照料,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看到女儿对自己一脸漠然、老母亲满头白发,心里充满深深的愧疚”。

自古忠孝难两全。2021年8月15日上午,朴红梅正在出门诊,突然,85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来电话:“家里保姆摔倒在地,你快回来看看吧。”她心急如焚,恨不得生出翅膀飞回去,可是她不能离开,坚守岗位是她的职责,很多患者正排队等着她呢!她很快镇定下来,一边打电话求助保姆儿子,一边联系急诊抢救保姆。直到看完最后一名患者,才匆匆跑去家政市场找新保姆,可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保姆谈何容易?饥肠辘辘、炎炎烈日、内心焦灼、满头大汗,作为女儿不能守在年迈母亲床前尽孝,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当有些人抱怨工作忙、任务重、孩子小、家务多……哪有时间搞科研时,朴红梅却以献身医学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心系百姓的奉献情怀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三驾马车”引方向 科室建设上台阶

朴红梅自担任科室负责人以来,不负领导重托和群众信任,风雨兼程,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全方位开启起了科室建设新篇章。她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抓方向,强质量;抓业务,补短板。坚持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及科内业务学习、教学查房、临床示教,进一步规范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通过开展大型国家级、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开发新技术和新项目,让年轻医生和住培生参与其中锻炼成长,还多次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国家和吉林省病例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立足自身培养,适度引进专项人才。近几年引进了两名博士生和两名硕士生,还培养了科研与临床结合型博士生4名,硕士生21名,这些年轻医生正在茁壮成长,基本满足了学科梯队建设需求。科室还与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关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引进国外的学术研究模式和先进技术;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室每年都选派医生分批到基层医院对口帮扶,上下联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提高全州呼吸疾病临床诊疗能力和科技含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当谈及科室建设与发展时,朴红梅非常感慨地介绍道,2020年12月,医院顺利通过了国家PCCM评审,使科室规范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这对医院学科建设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此次通过国家评审,得益于院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大力支持,更是王辰院士及呼吸学科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呼吸学科探索出“三驾马车”的发展方略,即从“人才培养、科室建设、行业发展”三方面来推动学科发展,进而造福于社会的理论,给我极大的启示,我有幸参与其中并将其理论贯彻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我们还参与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部门主办的“幸福呼吸”项目,促进了专科医联体的发展,给我们指出了今后努力方向。

朴红梅的博士生李燕主任医师激动地说道:“作为科主任,她一心为科室发展出谋划策,积极推动科室参与PCCM规范化建设,为科室各亚专科建设积极培养人才梯队,目前科室亚专科建设梯队初见雏形;积极参与‘幸福呼吸’‘呼吸疾病基层联盟’在延边地区的落实推广工作,为提高延边地区的呼吸疾病诊治水平而不懈努力。作为学生,我由衷佩服导师孜孜不倦、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治学精神。每当遇到疑难病例都多番查找资料、搜索国外文献,力求圆满解决各种临床碰到的疑难问题,不断在病例累积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我对学习有所松懈时不断督促我继续学习国内国外最新学术成果;在我碰到疑难问题想逃避时不断鼓励我挑战自我、更进一步;在我工作劳累疲倦时不断关心照顾我”。师恩浩荡深似海,桃李争妍沐春风!如今,朴红梅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各自岗位上砥砺奋进,不负青春,书写建功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向险而行无所惧 携手并肩战疫情

人们不会忘记,2020年春节那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场景;不会忘记,2022年3月初,新冠肺炎再次席卷全国,其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多点散发、快速传播、隐匿性强,使防控工作更加艰巨复杂。危难时刻,朴红梅发出铿锵誓言:“新冠患者大多是呼吸道疾病,作为呼吸科医生,这时候就应该我们顶上去!”她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主动请缨,逆行而上,不分昼夜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多次参加新冠患者会诊、预防方案讨论,还奔赴州内各地,担负起疑似病例排查、防疫会诊等指导任务,常常忙碌到深夜甚至凌晨一两点钟。朴红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救治,两副重担一肩挑。她的日程表上从来没有节假日和休息天。她以院为家,不分昼夜一直坚守在门诊、病房,连续几天几夜不能回家已是常态。她带领全体人员坚守岗位,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直面风险的勇气和担当,坚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出色完成了艰巨任务,为全州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积极贡献。

朴红梅多次拒绝记者采访,总是谦虚地说:“我个人力量很渺小,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说科室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那都是领导支持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要宣传,那就写写我们科室这个团队吧。”她激动地说:“自2020年以来的三年间,我们科已调动大部分医护人员多次进入医院发热门诊、预检门诊、隔离病房、过渡病房等,2020年王雅岩副主任作为吉林省赴武汉医疗队队长在武汉奋战近两个月,荣获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李燕主任医师、俞昌根副主任等人先后多次进入医院新冠隔离病房,很多骨干分别前往延边州各县市指挥抗疫,夜以继日奋战在最前线。已经退休的安昌善老主任看到科里人手不够,挺身而出,主动穿上防护服坚守岗位出门诊。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每个人都很辛苦,每个人都是好样的!我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啊,朴红梅带领医护团队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大家舍小家,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留下了一个个让人泪目的背影,抒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科室合影(前排居中为朴红梅)

“雪虐风号愈凛然,红梅傲雪最高洁”。朴红梅心里时刻想着为延边州二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其迎风傲雪、凌寒飘香的“红梅”精神,不正是她献身医学事业,逐梦前行、笃行不怠、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真实写照吗!

(杜有 郑凤霞)